
2025年3月4日,加拿大顶尖学府麦吉尔大学(QS世界排名第29位)在宁波紫荆汇完成建校204年来的创举——首次于主校区外举办荣誉博士学位授予仪式,像国际知名教育家、慈善家,也是紫荆汇项目的发起人包陪庆教授颁发荣誉法学博士学位。亦是首次把颁奖学位的仪式放在中国,标志着中加两国的教育与文化交流领域的又一里程碑。

典礼汇聚多国政商学界精英,香港特别行政区前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女士,奥地利驻华大使Andreas Riecken及夫人Elisabeth Riecken、奥地利驻上海总领事Helmut Rakowitsch、加拿大驻上海总领事陈家妮、省海外联谊会常务副部,宁波市委常委、宁波海外联谊会会、市统战部部长、宁波政协副主席等嘉宾出席。麦吉尔大学校长H S Deep Saini、麦吉尔大学环球事务拓展副校长Anja Geitmann等校代表见证了这一荣耀时刻。参加仪式的还有香港科技大学代表、芝加哥大学代表、浙江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、复旦大学、宁波大学等高校副校长级。麦吉尔大学世界各地校友们、包陪庆教授妹妹及丈夫,包陪庆教授儿子包文骏、包玉刚实验学校理事会成员以及来自香港的亲朋好友。

这场跨越太平洋的学术典礼,以独特的文化融合设计,成为全球化教育合作的标志性事件。既是对包教授毕生致力于教育创新、艺术发展及社会公益的崇高致敬,也彰显了全球化时代高等教育机构突破地理边界的新实践。

风笛茉莉共谱文明交响
仪式以苏格兰风笛手吹奏的编曲拉开序幕,三首曲目巧妙切换:麦吉尔校歌追溯学术传统,苏格兰民谣致敬麦吉尔大学创始人的故乡情结,加上中国的《茉莉花》的演奏,带来既有独特风味的文化,更加上中国元素。风笛声中,校长Deep Saini率学术团队与包陪庆教授步入会场,完成跨越两个世纪的学术精神传承。

教育无界:从蒙特利尔到东海湾
麦吉尔大学校长在致辞中强调:”这一最高荣誉不仅表彰包教授在教育平权、艺术传承及社会公益中的卓越建树,更致敬其将知识转化为社会变革力量的实践智慧。”作为该校1969届社会工作硕士校友,包陪庆的人生轨迹印证了教育跨越地域的力量:从普渡大学到芝加哥大学社会服务管理专业,从香港大学儿童心理学教席到创办上海包玉刚实验学校,她始终以”敢为天下先”的精神搭建教育桥梁。其推动的”包玉刚奖学金”、四川白内障复明工程等公益项目,更是将学术理想延伸至社会关怀。

荣誉时刻:服务型领导力的世界回响
全球合作事务副校长Anja Geitmann在授予学位时特别指出:”这顶博士帽承载的不仅是学术荣誉,更是对’敢为天下先’精神的时代诠释。”包陪庆教授以双语致谢时,将个人成就归功于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与同行者:”这个时刻应当成为打破偏见的桥梁——当我们以知识为纽带,便能跨越地域鸿沟,在教育与研究中缔造更平等的社会图景。”

这番发言与其践行的社会服务形成呼应:作为横跨商界与学界的典范,包陪庆教授的人生轨迹勾勒出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:从普渡大学到芝加哥大学社会服务管理专业,最终在麦吉尔大学完成社会工作硕士深造,她始终将学术追求与社会使命紧密结合。在香港大学执教期间开创的儿童心理服务体系,在长三角地区推动的教育平权实践,以及在环保与性别平等领域的先锋探索,共同构筑起其”服务型领导力”的立体图景。
